关于驰名商标的保护
随着我国的成功入世,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同时为了配合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规定,现就商标保护中的驰名商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驰名商标一词源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限于禁止他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也商标所有人相同或相似的行业中注册和使用。1994年4月15日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对驰名商标确立了高于巴黎公约的保护标准,首先,TRIPs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延伸到了服务商标,其次,将驰名商标划分为注册商标和非注册商标,a、将注册的驰名商标保护延伸到不相同或者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b、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其保护范围仍然是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
对此我国顺应了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潮流,对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包括200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2年8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商标法实施细则》、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上2002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国有关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和原则已经基本确立。其中在200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中作出了突破性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注册的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接着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2002年8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商标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在商标注册、商标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关当事人认为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可以向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认定驰名商标,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
一、 驰名商标的基本构成要件
国家工商总局于2003年4月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该规定中的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首先,“在中国”该限制符合国际知识产权的一般地域原则同时也符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要求,一件商标在中国境外驰名,但不为中国公众广为知晓,那一般也不会使其受到知识产权方面规模性的侵权损害。其次“公众”,关于公众的范围应当如何认定,我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且人口众多,在民族习惯、消费理念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差异,因此将公众等同于全国人民是不科学的,而把公众控制在与该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之营销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营者。比如某些品牌的机器在飞机制造业中享有极高的商誉,而平常老百姓根本没有听说过,但该品牌应当属于驰名商标。最后“较高商誉”,关于如何认定商标具有较高商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商标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包括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颁发的荣誉称号,这反映了他们对该商标的正面评价。2、该商标被侵权的情况,制售假冒商标的制假者往往是利用消费者对该商标比较信赖的心理,采取假冒该商标的做法以获取非法利益。商标的商誉越高,其被侵权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一个商标被侵权的程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该商标具有较高的商誉。3、商标所指向的产品的质量、服务、诚信、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上述方面反映该企业的实力及声誉,因此这也是影响商誉的一个因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的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还包括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该条规定的其他因素是法律设置一个兜底条款,总结实践我认为其他因素可以包括:商标在国外注册的情况,以及商标使用的贸易区域的证明;使用该商标的产品近3-5年的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利税数额;该商标作为无形资产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商标价值;使用该商标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的证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法的调查机构出具的统计数据等等。如符合以上条件但不必然完全符合以上所有条件即可认定为驰名商标。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途径
我国在2001年之前,认定驰名商标只有行政机关认定一种方式,待200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商标保护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后,驰名商标的认定途径又多了司法认定的方式。1、驰名商标的行政认定,行政认定由工商行政机关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行政认定的途径包括商标异议、商标评审和商标使用管理三个途径。在商标异议程序中,当事人认为他人经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可在提出异议的同时,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并提交证明其为驰名商标的相关材料;在商标评审争议案件中,当事人对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认为其违反商标法第13条规定,在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该注册商标请求时,可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并提交证明其为驰名商标的相关材料;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当事人认为他人使用的商标属于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情形,请求保护其认为系驰名商标的,可向工商行政部门提出禁止使用的书面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受理机关经审查认为属于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情形的,报送商标局,从当事人提出禁止使用请求之日起8个月内到商标局作出驰名商标认定。2、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司法认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首先要有权利人明确要求法院认定其商标为驰名商标,但是该请求不能是单独提出的确认驰名商标之诉,法院只有在审理商标侵权的商标案件时,出于为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需要才能对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法院一般在下列案件中会对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a、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b、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c、复制、摹仿、翻译、音译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作为计算机网络域名使用的行为。法院在审理上述有关商标侵权纠纷时,要严格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否符合驰名商标的构成要件,并依法作出是否驰名商标的认定。司法认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个案有效”原则。这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司法资源自己创造侵权事实以达到认定驰名商标的目的。也就是说商标在本案中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并不必然证明其在另一案件中也属于驰名商标。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当事人对曾经被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商标法第14条的规定审查。如对方对该商标驰名不提异议那么法院自然应当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如对方对该商标驰名提出异议,那法院应当按照该商标是否符合驰名商标的构成要件进行全面审查。
三、驰名商标的保护
根据我国2001年商标法第13条的规定可见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根据商标法第13条第一款的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根据该规定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在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使用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主要部分的行为;该行为容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产品的来源情况等。二是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采取的是跨类别特殊保护,也即不仅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或服务上具有专有权,而且在不相同或不相似商标或服务上也受法律保护。
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手段主要包括不予注册、禁止使用,对因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其停止使用并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驰名商标的特殊时效保护,根据我国2001年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这是我国在对驰名商标保护上的特殊规定。
四、在实践中企业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商标
1、企业可以注册防御商标,所谓防御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将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类似的商标在非相同或者非类似的商品上分别申请注册并经核准的商标。注册防御商标对于防止驰名商标的淡化(所谓注册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类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减少、削弱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贬低其商誉的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使权利人在非相同或者非相类似的商品上享有禁止权,这就有效的防止了他人对权利人所有的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
2、驰名商标所有人对驰名商标的许可使用要慎重,如果许可使用驰名商标的企业过多,导致管理混乱,会导致相同产品的质量、信誉、售后等方面有所不同,必然会导致驰名商标的淡化。
3、更新保护商标的观念。现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已经是全球化的大市场,企业发展也应当有国际眼光,把商标经营策略纳入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大盘当中。在我们经办的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我们所接触的当事人均为国内可说是家喻户晓的驰名商标,其都在企业内部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维护处”等专门保护知识产权的部门,其中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在全国范围进行商标维权保护。我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的企业效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我相信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将会更加完善。